來源:西安晚報
原標題:西安印發2018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
生活垃圾不分類 將受處罰
本報訊(記者 康喬娜) 記者6日從市政府獲悉,《西安市2018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印發,我市將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 [閱讀全文]
按照環評法的規定,新建項目對環境影響的強度、范圍、歷時都需要通過環評確定,這里的關鍵點是對外環境影響的評價,如果新建養殖場項目一不存在生態紅線占位,二不存在破壞環境質量底線,三不超越資源利用上線,則環評與新建養殖場會相安無事。不是《董文》所說“環境... [閱讀全文]
2017年7月7日,農業部官網刊發中國農業科學院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董紅敏研究員署名文章《力推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破解畜禽糞污治理難題》,指出以前的環評主要從污染治理、而不是資源化角度開展,環評內容和要求也是參考工業污染治理方式等,致使很多養殖... [閱讀全文]
農業面源污染和農村環境的綜合防治基礎薄弱、工程復雜,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需要不斷提高認識、穩步推進、完善保障、久久為功。
一是明確落實農村環境各主體的責任。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農村環境治理的過程需要農民、企業、政府三方的共同參與,各方應當積極主動承擔責任,共同探索合理有效的農村環境... [閱讀全文]
1.農業面源污染的分散性、隨機性和隱蔽性等特點加碼治理難度。
面污染源十分分散,難以從源頭加以杜絕。與集中排放的點污染源相比,面源污染“密度”遠低于點源,且以擴散的方式發生,一般與氣象變化相關,加之流域內土地利用狀況、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氣候、土壤類型等因素的差異,導致面... [閱讀全文]
一是農業面源污染來源多樣化,資源綜合利用程度低。我國農業面源污染來源主要可分為過量使用的農業投入品和缺乏高效綜合利用的農業廢棄物。我國化肥、農藥生產和使用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利用率卻比世界發達國家低15%—20%。過量的化肥、農藥、農膜在土壤和水體中大量殘留不僅影響了農業可持續發... [閱讀全文]
垃圾處理方式隨著技術的更新和發展逐漸優化,從一開始的填埋,到生物質利用,再到現在減量化效果最好的焚燒,每一步的技術更新都引領著行業的發展方向。和垃圾焚燒一樣,能做到真正3R原則的處理方式,是垃圾熱解法。但據統計,國內垃圾主要以填埋、焚燒和堆肥為主。填埋是目前的主要處理方式,占比近一... [閱讀全文]
我國生活垃圾的年產量約2.5億噸,對環境產生了嚴重的危害。生活垃圾常用的處理方式有填埋、焚燒和堆肥,其中填埋、堆肥已陷入占用大量用地、產品銷路不暢,資源化水平低的的困境,而焚燒雖然能達到減容減量和資源化利用的目的,但存在二惡英污染的問題。
生活垃圾熱解技術的出現為垃圾處理提供... [閱讀全文]
3月20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3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總體情況,以及長江經濟帶大保護、黑臭水體整治、農業農村污染防治等重點工作進展。環境保護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參加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
每日經濟... [閱讀全文]
今天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總體情況,以及長江經濟帶大保護、黑臭水體整治、飲用水源安全保障等重點工作進展。
環境保護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國家高度重視水環境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環境保護部認真貫徹落實... [閱讀全文]